2)第二百三十二章 京台崛起_从1983开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然台剧从最初就有拖沓的毛病,但对刚接受过港剧洗礼的内地观众而言,却是一种全新的谈情说爱的方式。

  捧红了一批明星,主题曲更广为传唱,从而认识了一代污妖王,嘿嘿嘿。

  (写到这发现前面一个错误,赵妈演的小品,当时《昨夜星辰》还没引进。)

  信息不对称,大家看了半天,没啥概念。

  李沐想了想,道:“看故事,应该是那种爱恨纠缠,生离死别的悲情风格。我们要买,不宜买类似的,不然就撞了。”

  “嗯,确实。”

  领导点点头,道:“我们的资料不如央视丰富,他们只打算买一部试水,我们也别太招风,也试验着引进一部。老李,你还有什么想法?”

  “呃,我觉得这个可以。”

  李沐从一串《新绝代双骄》、《珍珠传奇》、《烟雨濛濛》等名字上划过,指着文件道:“历史背景,有群众基础,收视率也高。而且凌风来客串的时候,我们聊了聊台湾的影视环境,他专门提到这部剧,应该有保障。”

  嗯?

  众人纷纷低头,《一代女皇武则天》。

  李沐如今面子贼大,讨论了一会,决定先从那边要点片花来看。

  “还有件事……”

  领导咳嗽一声,道:“以前我们都是当年定目标,当年拍摄。现在生产条件成熟了,提前给你们一个任务。

  今年内,把明年的拍摄计划拿出来,要求是长篇连续剧。

  《胡同人家》有点取巧,每集才三十分钟,我要那种真正的大长篇连续剧,实打实的。

  身为生产大户,这才是衡量实力的标准。你们尽快研究,有事直接跟我汇报!”

  散会后。

  李沐和郑小龙下楼往回走,满面愁容。

  可能成绩太优秀,领导野心大了,誓要带着京台崛起。可下面人难办啊,什么叫大长篇?

  拿《胡同人家》对比,意思就是,你至少得搞个四十集以上的。

  “老李,怎么着啊?”

  “我能怎么着,给任务就做呗。”

  李沐摇摇头,叹道:“等许非那边完事,我们几个碰一碰。剧本不敢说,起码得拿个梗概出来,不然没法交代。”

  …………

  魔都,一家学校附近的小吃店。

  这学校是《十六岁的花季》片场,许孝文和张俪正在吃早点。

  魔都是国库券的主要出货地,价格通常比别的地方高,许孝文跑了几趟,俩人还是碰了面。

  很尴尬。你说把她什么?

  儿子的朋友?生分。儿媳妇?也不是。

  张俪也尴尬,但表现的非常得体,完全对待长辈的态度,“叔叔,您跟着去哪儿?”

  “去趟盛京。”

  “回家么?”

  “看看吧,有时间就回去一趟,你啥时候回去?”

  “我也快了,下月初……”

  “叔!叔!”

  正聊着,陈小乔大呼小叫的跑进来,手里攥着一份报纸。

  “别吃了,有的忙了!”

  他压低声音,猛戳一条新闻,“继第一批7座试点城市之后,中央即将在54个城市开放国库券转让业务。”

  噗!

  许孝文直接喷。

  这尼玛7个地方就累死累活,54个得跑死啊……诶?不对。

  他转念一想,城市越多,说明可操作的差价就越多,而且路程近了。许孝文年轻时候可是跑江湖的,跑江湖的曲艺人都野。

  当即站起身,“你慢慢吃,我们得走了!”

  “啊?您,您……”

  张俪见二人心急火燎的出门,根本阻止不了,只能无奈摇头。她重新坐下,翻出一个小本边吃边看,密密麻麻全是心得体会。

  她跟着来剧组,不知如何入手,只能什么都学。

  制片问一问,导演问一问,摄像问一问,场务问一问……努力了解各环节的操作流程。组里人开始把她当明星,现在把她当劳模,太能吃苦。

  白天不表现,夜里也哭过,好在快杀青回家了。

  (还有……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