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41章 天大的黑锅_大魏春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今日却如见了鬼,众臣无不愕然,直愣愣的盯着坐于堂上的高英与幼帝。

  那端钟,难不成白响了?

  孝文遗诏,凡逆臣做乱、地州有失、外敌来犯,必诏告朝臣,共商对策,是以才有了“响六记端钟”的旧例。

  而但凡钟响,无论何时,朝臣必至宫中,而后由主书郎或辩章郎宣读邸报,予群臣解释端钟为何猝响。

  但今日,却直接将这一步骤省掉了?

  要么是太后听的太多,不厌其烦,更怕噩耗接连不止,乱了朝局与民心,是以决定改了这道祖制。

  要么就是,此次应为大祸,大到太后不敢予朝臣知道的地步。

  但北地五州、六镇相继叛乱,附于高氏的讯息都不曾隐瞒过,如今祸事再大,又能大到哪里去?

  众臣心思各异,暗暗猜忖,又听力士喝道:“有事秉奏,无事退朝!”

  果然?

  若是太后欲改祖制,便是不会一言而决,至少也该在今日提说一两句,而不会如此急的罢朝。

  这分明已是焦燥不耐,急与元澄等人商量对策……

  这个时候,自然是没有人敢不识趣,便是有重事要事,非秉不可,也只是将奏章递予秦松,请他代呈。

  如此这般,不大的功夫,近百朝臣就走了个干净。殿中就只余四位辅臣,分别是元澄、元诠、刘芳、游肇。

  另外四位,奚康生与邢峦皆在北地领军,元怿被高肇所俘,崔光却又被李承志所俘。

  再加刘芳与游肇从无领军之经验,是以只理民务,军事大都由元澄与元诠把持。

  而今日之事只因干系太大,怕落人口实,才将他二人留了下来。

  高英依旧脸色铁青,也不知是怕,还是恨,足足离着两三丈,元澄竟听到了隐隐的咬牙之声。

  几息之后,又听她猛叹一声,嘶声问道:“事已至此,诸卿可有良策?”

  元澄与元诠默然不语,看了看太后面前案几上的急报。

  其实这份奏报予昨夜子时就进了宫,高英看过后惊疑不定,便以已然夜深,不可惊挠百姓为由,硬生生的拖到了五更,才唤来了四辅。

  得知内情,四辅骇然失色,先未商量对策,却先劝着高英尽鸣钟。

  纸包不住火,迟早都有败露的一日,与其猝然一日泄露,害的群臣失色,继而导致朝局不稳,不如循序渐进,慢慢道出。

  是以才有了方才只敲钟,却未宣读何事的这一幕……

  还能有何良策?

  游肇与刘芳对视一眼,黯然一叹。

  他日之因,今日之果,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?

  自陈仓大胜后归京,那近一年,李承志受尽冤屈。便是一向韬光养晦的刘芳都看不下去了,屡次秘谏太后。

  崔光与游肇更是据理力争,时不时就与元英吵的脸红脖子粗。

  然而高英终究只是一介妇人,尽居深宫,又能有多少明辩是非的能力?

  前有元英、元澄数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